一程旅行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1|回复: 0

初探黄梅山

[复制链接]

1379

主题

2605

帖子

6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0102
QQ
发表于 前天 2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张全海

黄梅山是阮自华长期盘旋活动的所在,按佛家的说法,这里应该算是阮自华的“道场”。他不但在附近构筑别墅——石镜山庄,在山腰兴建了黄梅庵、石濑阁,还在这里创办“声伎家班”,搬演戏剧,吴梦旸就曾来此观赏“歌谣”,诗酒酬唱。而阮氏自号“雾灵山人”则源自黄梅山山顶的神秘天池经常“吐雾”。

甲辰年腊月廿七日的早晨,按之前的约定我们要去探访黄梅山,天空的绵绵阴雨却似乎意犹未尽。我在北京的时候就听说老家安庆这边今年遭遇了不小的旱情,腊月廿四我在寒假中回老家过小年,却已感受到了安庆的晴空万里,然而廿五天就转阴了,廿六足足下了一天的细雨。

八点钟,雨住,我与夏筱翊先生赶紧动身前往怀宁县石镜乡大塘村村部,在村部远远就能看到黄梅山顶笼罩在云雾之中。等人员到齐之后,我们一行十余人在村书记蒋伟的带领下,先是驱车前往龙凤桥水库,然后在八十多岁的蒋南才老人引导下徒步上山。山路边上看到一些和尚墓,应该就是黄梅山一带寺庙僧人的墓地,最早的墓碑有明代的,有的碑文已斑驳难辨。再行不远,就到了石濑阁的遗址所在,只剩下一块平地,还有隐约可见的石坝。继续走一小段路就到了黄梅庵的遗址地,这里的平地明显要宽阔一些,适合构筑较大的屋宇,然而遗址上已没有任何建筑,只有一堆石构件供人凭吊联想,剩下的就是一片竹苞松茂的景象了。石构件中有和尚墓塔的塔顶,底座上刻着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字样,还有两块刻着龙凤纹饰和叙事文字的石匾,石匾上有“泰昌年立”年款,因为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就驾崩,所以石匾上只是写了“泰昌年”,没有写“泰昌元年”,而阮自华为迎江寺请赐御书“护国永昌寺”也正在这一年。

蒋南才老人告诉我们,遗址上以前有一棵古黄梅树,传说是从朝鲜那边引种过来的,后来不知道被什么人挖走了。他引导我们观看黄梅树所在位置,果然树坑还依稀可辨。我们赶紧问黄梅树是什么树,蒋老说就是腊梅,黄梅山附近人家广种黄梅树,还有成片的树林,现在正是腊梅盛开的季节。至此,我们才恍然大悟,原来黄梅山得名于山上种有黄梅树,并不是有人说的所谓从“黄牛山”讹传而来的。据我所知,怀宁本地其他山上种黄梅树的似未听说过,因为腊梅自来是文人墨客所爱,农民伯伯一般是不会去山上栽种这类树木的。

至于黄梅山上黄梅树是从什么年代开始引种的,已不可考。检索安庆怀宁地方志书可以发现,在明天顺《安庆郡志》中已载有黄梅山,可见应该在天顺年间(1457—1464)之前黄梅山上已有黄梅树了。按《安庆郡志》记载:“黄梅山普泽庵,在寿泉乡,绍兴元年晏公祖师创,洪武八年僧永妙修,正统七年僧玄杲鼎建殿宇佛像,天顺元年僧继朗增修观音殿山门。”这个普泽庵在安庆明代最后一部府志嘉靖《安庆府志》中还有记载,到了清初康熙十四年《安庆府志》和康熙二十五年《怀宁县志》中就没有了记载,而在康熙十四年《安庆府志》中新出现了对黄梅庵的记载:“黄梅庵,在石镜山,邑人阮坚之建石濑阁。”此处“石濑阁”前当有脱文。道光《怀宁县志》载:“黄梅庵,在石镜山,郡绅阮自华建,有石濑阁。”这里明确了黄梅庵为阮自华所建。到民国《怀宁县志》则载:“黄梅庵,在黄梅山,明邑绅阮自华建,有石濑阁,今圮。”至此证明了黄梅庵当在黄梅山。

可见黄梅庵的前身应该是普泽庵,大桥村的老书记查名松先生老家原也在黄梅山西侧的龙凤桥,后搬至黄梅山东边的月山镇大桥村,他说黄梅庵的前身是西来寺,但查安庆怀宁志书没有找到线索。龙凤桥与大桥头原有古道相通,是从潜山县城前往安庆府城的一条别道,黄梅庵坐东朝西,正对着龙凤桥方向,再远处就是石镜山,古道至今仍在,交通十分便利。阮自华有诗《出集贤门道高桥莲花铺至石镜山庄抵雾灵作》,注明了从城区北门出发到雾灵山的路径,即:集贤门→高桥(岭)→莲花铺→石镜→雾灵(黄梅山),这个路线从莲花铺到石镜省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“大桥头”,阮自华有诗提到“别业在石镜上”,所以石镜山庄在石镜山上的可能性最大,因此应该是从大桥头先沿主路到石镜山,然后从石镜山西南侧的别道绕到龙凤桥,再上黄梅山。石镜山和石镜在近几十年中已遭毁坏,不知石镜山庄是否还有遗存,有机会还是要到当地去查访一番。

阮自华从什么时间开始在黄梅山活动已不可考。万历十三年(1585)阮自华中举之后可能开始营建别业,至万历十六年戊子(1588)阮自华建成“苕华山房”,并作诗《戊子苕华山房新成自贺》。万历三十五年丁未(1607)吴梦旸来安庆拜访阮自华,其诗中“坚之山房”当即阮自华(字坚之)的“苕华山房”,此山房或是石镜山庄的前身。另外安庆阮氏与怀宁蒋氏多代联姻,按怀宁三径堂《蒋氏宗谱》记载,蒋廷的长女嫁阮以临、蒋应泰的长女嫁阮之锵、蒋祐娶阮以履之女、蒋延祖的五女嫁阮浚,这些在《阮氏宗谱》中都能得到印证。怀宁蒋氏原也多居府城,除了与府城大族阮氏联姻之外,还与进士颜素、进士宣国柱、进士於惟一、进士任可容、进士何如宠、状元刘若宰等显赫家族有复杂的姻亲关系。明末安庆府城遭兵祸,世家大族纷纷外逃,蒋氏一支便避难迁至黄梅山下的龙凤桥,这或许就与蒋家的亲戚阮自华在此经营多年有关。

现场访谈中我们还收获一个信息,据蒋老说,龙凤桥蒋家屋场西侧的山包叫做“宝灵山”。我们近些年一直在寻找阮自华的墓地,曾多次去怀宁县茶岭镇的宝隆山踏访,均因草木太密不能进山无果而归。据查名松先生分析,阮自华长期在黄梅山活动,去世后葬于山下蒋家附近的可能性很大。我们赶紧下山奔到蒋家屋场附近的山包,这确实是一个圆形的小丘,可惜的是,山包上已盖满了住房,多数墓地已在当年兴修水利时被挖平,墓碑也拉去填了水库大坝,尤其有一块“戴帽子”的大碑,可能是当官的墓碑。目前还剩下几块刘家宕刘氏的墓碑,均为民国时期所立,可能当年兴修水利时受到了附近刘氏的保护才不致被拔走,而外地姓氏在此的坟山就难逃被铲平的命运。我测了一下刘氏坟山的墓向,竟也是坐东朝西的乙山辛向,与阮自华家谱上记载的墓向完全一致!

中午蒋书记以家宴款待了我们一行人,除了吃到可遇不可求的美食“萝卜菇子”,在餐桌中间梅瓶里插着的黄梅花,却是满桌农家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。我们在蒋书记家门口的黄梅树下拍了合影,章宪法先生还折了一枝黄梅花准备带回去培养。

此行我们是从黄梅山的西侧考察了位于山腰的黄梅庵遗址,并没有登上山顶踏访天池等更多遗迹。据《怀宁县志》记载,以及当地人士口述,天池吐雾则必降雨,是与一位龚大法师的神奇传说有关,这位年轻时在黄梅山天池庵读书的龚揆一,当是黄梅山南侧的龚家老屋人。我想下次再组团从黄梅山的东侧直上黄梅山顶,去一探雾灵山神秘天池的究竟。

转自安庆晚报——月光城

http://weibo.com/jidacheng  一程官方微博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一程旅行网 ( 沪ICP备10015599号 )

GMT+8, 2025-4-2 15:33 , Processed in 0.056533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8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